保密行政法规主要包括国务院批准颁布的《保密法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实施条例、办法、细则中关于保密条款的规定。保密法规包括保密行政法规和地方保密法规,保密行政法规主要包括国务院批准颁布的保密法实施条例,保密条例,我国现行保密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宪法保密法,保密法是我国保密法律制度的核心。根据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政府机关和单位违反保密法…根据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
1、国家安全与保密常识
1。保密法的内容是什么?《保密法》共五章三十五条。第一章“总则”,由七条关于保守国家秘密的基本规定组成。包括立法宗旨、国家秘密的界定、保密工作的方针、保密工作的管理制度、保密义务的设定和奖励。第二章“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共九条。它从原则上规定了国家秘密的基本范围和密级,并对如何确定、变更密级、保密期限和解密即“法定程序”作出了具体规定。
该章具有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特点,对泄密窃密的主要渠道提出了防范要求,为制定相关配套法规奠定了基础。第四章“法律责任”,对违反保密法、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行为,以及行为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作出了明确规定,共两条。有关机关和单位应当依照本章规定追究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对总则作了附属和补充规定,共三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内容
(1988年9月5日NPC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10年4月29日NPC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第一条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法。第二条国家秘密是指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只为一定范围的人所知悉的,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
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追究。第四条保守国家秘密工作(以下简称保密工作)应当遵循积极预防、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原则,既保证国家秘密的安全,又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法律、行政法规要求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第五条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保密工作。
3、我国现行保密法律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宪法法律什么国际公约或政府间协定的…
保密法律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保密法制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进保密依法行政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现行的保密法律制度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宪法。我国宪法第53条规定了公民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和国家机构的具体职能,这是一切保密法律制度的基本依据。
保密法主要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相关法律中有关保密的法律规定,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专门保密法。保密法是中国保密法律体系的支柱。此外,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国家安全法、公务员法等法律中涉及国家秘密的条款,都是保密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保密条例。保密法规包括保密行政法规和地方保密法规。保密行政法规主要包括国务院批准颁布的保密法实施条例。
4、保密事项范围制定、修订和使用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以下简称保密范围)的制定、修改和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保密事项的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部门会同外交、公安、国家安全等中央有关部门制定和修订。第三条制定和修订保密事项范围,应当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角度出发,遵循保密法确定的国家秘密基本范围,区分不同行业和领域,科学准确界定。
5、2010年修订后的保密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法。第二条国家秘密是指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只为一定范围的人所知悉的,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第三条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追究。
法律、行政法规要求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第五条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保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保密工作。第六条涉及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以下简称机关、单位)管理本机关、本单位的保密工作。中央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管理或者指导本系统的保密工作。第七条机关、单位应当落实保密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保护措施,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加强安全检查。
6、国家保密法规定了各个密级一般的保密期限,秘密级不超过多少年
秘密级的保密期限不得超过十年。超过十年的,应当解除秘密保护。《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十五条根据事项的性质、特点和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确定必要的保密期限;不能确定时限的,应当确定解密条件。除另有规定外,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不得超过30年、20年和10年。国家保密法没有规定每个密级的保密期限。
按照保密法规定应当解密的事项,应当及时解密;需要延长保密期限的,应当在保密期限届满前2个月作出决定;延长保密期限导致累计保密期限超过30年、20年、10年的,应当报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由此可见,秘密等级的累计保密期限可以在10年以内,也可以超过10年,但必须“报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
7、保密法实施条例自哪一年起实施
法律解析: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于2014年3月1日起施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本条例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1990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5月25日国家保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8、我国现行保密法律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宪法保密法律
保密法是中国保密法律体系的核心。保密法律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保密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进依法保密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保密法是中国保密法律体系的核心。根据国际公约的规定,在我们根据公约承担的义务范围内,我国政府也将承担保密义务,这已成为我国保密法规的另一个重要法律来源。
保密行政法规主要包括国务院批准颁布的《保密法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实施条例、办法、细则中关于保密条款的规定。地方性保密法规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保密法实施细则,或者其他地方性法规规定的保密管理制度。保密法律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9、《保密法实施条例》知识竞赛题(2
A、承办人B、负责人C、保密部门28。()应当经过保密培训,熟悉保密职责和保密事项范围,掌握保密程序和方法。一、负责保密的工作人员;b、专职和兼职干部的保密工作;c、政府机关工作人员;29.政府机关和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互联网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指定机构和人员负责对拟发布信息的审查,并建立(),审查应当坚持()。a、信息发布档案,一审,综合评审b、评审记录,一审,综合评审c、评审记录,一审,1月30日集中评审。保密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机关、单位对应当保密的事项不保密,或者对不应当保密的事项保守秘密,造成()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10、根据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机关单位违反保密法律法…
根据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机关、单位违反保密法律法规的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违反保密法律法规,造成重大泄密的;(二)对应当保密的事项保密,或者对不应当保密的事项保密,造成严重后果的;(三)泄露国家秘密不报告或者不采取补救措施的;四在保密检查或者泄露国家秘密案件的调查中,
弄虚作假,隐匿、毁灭证据,逃避、阻碍秘密检查或者以其他方式泄露国家秘密的;(五)涉密信息系统未按照规定进行检测、评估和审查,投入使用的;(六)委托未经保密审查的单位从事保密业务的;(七)未经审批出境的;(八)未经审查批准,擅自对外提供保密信息或者扩大对外提供保密信息范围的;(九)未建立健全信息披露保密审查机制的;(十)披露不应当披露的信息。